7月14日,發展規劃局黨支部和科學傳播局黨支部開展“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活動邀請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胡志堅研究員作了題為《數字化殖民》的專題報告。會議由發展規劃局黨支部書記翟立新主持,科學傳播局黨支部書記周德進出席,發展規劃局、科學傳播局黨員和部分非黨員職工參加。
胡志堅從系統進化、無止境的邊疆、大遷徙的競爭和科教戰略四個方面對數字化戰略進行了闡述。他認為,人類社會系統演化遵循著宇宙總的熵增、無序化演化方向,只有不斷從環境汲取能量和物質,才能維持其耗散結構的生存、穩定、恒常乃至進化。人類社會的發展先后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化等革命,信息化正在逐步從簡單有序向復雜有序進行演化。在2020年-2040年ICT技術-經濟范式全面復制擴散的新階段,人類社會結構變遷的深度、廣度可能達到一個峰值,即百年未有之大振蕩。他強調,在新范式來臨時,舊的范式下演化越高級的社會,可能面臨障礙越大,反之低階層的社會迎來了“機會窗口”。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應該圍繞開拓信息化空間這根主軸,將生物、材料、能源等眾多領域集成起來,把握好信息化“窗口機遇期”,提升科技創新開放水平,建立適應開拓“無人區”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以及適應“遷徙、拓殖、定居”的創新治理體系。
周德進在發言中指出,今天的報告立意深遠、內容豐富,讓大家受益匪淺,開放式的思考能夠指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信息是更高級的能量形態,希望能進一步挖掘和研究能量管理、信息管理,助力于中國的社會管理邁上更高層級。
翟立新對主題黨日活動進行了總結。他指出,胡志堅研究員的報告對如何認識當前所處的時代方位和發展方向很有啟示性。一是關于時代變革。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社會持續震蕩加劇,這源于已有的生產方式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當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窗口期,能否發揮后發優勢,在于各種制度能否適應轉型要求。二是關于數據驅動。數據驅動是當前研究范式變革的核心要求,我國要在新一輪的科技競爭中贏得優勢,必須掌握數字化工具,我院要通過加強數據驅動相關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和項目布局,發揮主力軍的引領作用。三是關于開放合作。我國要進一步加強與歐美等國的科技合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我院要把更多的科技人員送出去,把更多的外籍科學家請進來,利用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平臺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四是關于“無人區”的科技管理。面對不確定性和路徑的多樣性,要調整科技決策的機制,可以借鑒DARPA的模式,寬容失敗,鼓勵顛覆,進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多路徑方式部署。
最后翟立新表示,發展規劃局和科學傳播局黨支部要經常開展聯學共建活動,共同推進政治模范機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