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為國問天寫青春空間應用中心科學實驗柜研制團隊為科學家打造太空實驗室(小格式)]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
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重大科研設施之一的多學科科學實驗柜的研制之路是一條從零開始的創新之路,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科學實驗柜研制團隊,憑著迎難而上、堅忍不拔的毅力,3000余天伴星追月,負重攻堅,傾注全部智慧和力量,挑戰立方之地的科技水平,將一個個2立方大小的科學實驗柜打造成專業領域太空實驗室,助力科學家探索著九天之外的無窮奧秘。
時間就要靠奮斗拼出來、靠戰斗搶出來
2020年9月30日深夜,完成空間站核心艙正樣階段測試的3個科學實驗柜陸續從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運回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集成測試大廳,在這里進行發射前最后的狀態設置和測試,并和空間站核心艙一起發射升空,在軌運營10年以上,開展一系列的科學實驗。
雖是國慶、中秋雙節假期,作為負責空間站科學實驗柜總體設計,系統集成、測試的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集成技術中心團隊依舊緊張忙碌著,不敢有任何懈怠,因為工程總體留給他們的時間只有8.75天。
8.75天,百余臺次,幾百個工序的裝配調試以及數百個工況測試確認工作,對于集成技術中心團隊來說是挑戰、更是壓力。集成技術中心主任王珂說“我們有史以來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節點,沒有退路。為了守住節點他們晝夜奮戰,為了保住進度集他們爭分奪秒,以小時為單位倒排工作計劃,每個階段都做到‘零’時差”。
瞄準國際一流,勇擔重任攻關創新
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前后建成,是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臻g站部署了巡天空間望遠鏡、多科學科學實驗柜等20余個艙內外重大研究設施。每個科學實驗柜都相當于一個綜合性的領域實驗室,可以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學實驗柜的關鍵技術多、技術攻關難、試驗驗證難、研制時間緊,空間應用中心迅速組織一批專業基礎好,敢于挑戰的青年骨干力量,成立了集成技術中心,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很多是“85后”、“90后”。年輕團隊沒有經歷過重大工程任務歷練,他們曾備受質疑,也曾面對技術瓶頸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十多年來,他們一直潛心鉆研和不懈攻關,從方案到研制,從部件測試到整柜試驗,他們堅持吃透每一個細節,有數不清的節假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不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對于整個團隊來說,“陪伴”最多的是他們日夜守護的科學實驗柜,很多人沒有時間陪伴父母妻兒,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或埋頭實驗室攻關核心關鍵技術,或奮戰在測試現場,每一份成就、每一次突破,都體現了團隊對初心的堅守和對事業的執著。
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隨著空間站工程的推進,這支隊伍逐步發展至40余人,他們依然年輕,但技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攻堅克難的能力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集成技術中心黨支部將支部建設融入工程任務,把完成好國家航天重大工程任務作為檢驗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標準,把急、難、險、重任務作為磨煉黨支部組織能力建設的“磨刀石”,讓黨旗在工程任務一線高高飄揚,讓黨員身份在科技攻關一線熠熠閃亮,鍛造出助力載人航天工程的強大引擎。
當前,空間站核心艙科學實驗柜首批科學成果已交付科學家,這是科學實驗柜研制團隊負重攻堅的完美答卷,是團隊3000余天青春繪就的科技強國夢。太空探索永無止境,為建設好國家太空實驗室,科學實驗柜研制團隊將繼續秉承載人航天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實現空間科技強國夢的征途上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