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團隊——天津工業生物所淀粉人工合成團隊

天津工業生物所人工合成淀粉團隊:深耕六個春秋 繪制淀粉“藍”圖

[video:淀粉]
  淀粉主要由玉米等農作物通過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產,合成與積累涉及約60步代謝反應以及復雜的生理調控,理論能量轉化效率僅為2%左右。農作物種植通常需較長周期,并使用大量土地、淡水等資源和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當今世界面臨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挑戰,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全球格局、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關鍵因素。二氧化碳的轉化利用與糧食淀粉工業合成,正是應對挑戰的重大科技問題之一。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業生物所”)自2015年起,聚焦人工合成淀粉與二氧化碳生物轉化利用,開展需求導向的科技攻關。所長馬延和親自掛帥,集聚大連化物所等所內外創新資源,加強“學科-任務-平臺”整合,實現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機融合和高效協同。根據項目研究需求進行人才布局,組建了包括馬延和、蔡韜、王欽宏、朱蕾蕾、江會鋒等科研人員在內的、當初平均年齡30周歲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團隊,充分發揮各成員學科優勢與技術特色,實行“項目制”管理機制,集中力量攻克難題。在這種開放、集成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下,團隊成員為做一件事、一個目標、一個任務,深耕6個春秋,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相關成果于9月2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研究團隊采用一種類似“搭積木”的方式,從頭設計出11步主反應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與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徑。這一人工途徑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向設計自然、超越自然目標的實現邁進一大步,為創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統提供了新科學基礎。按照目前技術參數推算,在能量供給充足條件下,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應器年產淀粉量相當于5畝土地玉米種植的淀粉年平均產量(按我國玉米淀粉平均畝產量計算)。
  相關成果使淀粉生產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并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復雜分子提供了新技術路線。如果未來該系統過程成本能夠降低至與農業種植相比具有經濟可行性,將可能節約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資源,同時減少農藥、化肥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人類糧食安全水平,促進碳中和的生物經濟發展,推動形成可持續的生物基社會。
  團隊成果得到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是“典型的0到1原創性突破”,是“擴展并提升人工光合作用能力前沿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是一項具有‘頂天立地’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其“不僅對未來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具有革命性的影響,而且對全球生物制造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農業生產中帶來變革性影響”。

 

馬延和研究員

 

蔡韜副研究員

 

朱蕾蕾研究員

 

王欽宏研究員

 

江會鋒研究員

′中国女人A级毛片,一级A片一级毛片一级avy,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网